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謝天

猶記得 大尖山


嫣紅燦麗的容顏

一淌嵙角的清新溪水

春露 夏雨 秋霜

孕沃豐饒的大地



在烏雲逐日,雨隨夏來的時節,

天空來的信使

吹迥的風帶來陣陣清香。

大地的子民

歡欣 汗流 踏實 信守

雲霞的縫隙,散射出黃金的財富

我們感恩

感恩至真,用您看不見的撫觸來喚醒我的靈魂



蝴蝶揚帆於光的海洋

百合與素馨湧現於光浪的顛峰

光碎成黃金於每朵雲上

大地的子民

春耘 夏耕 秋收 冬藏

溢滿的水光,幻化成飽滿的收穫

我們感恩

感恩至真,用您看不見的琴弦來敲奏生命樂章



天宇開朗,清風馳逐

歡聲響徹大地

化轉祥和於家戶門閂

大地的子民

春誦 夏弦 秋禮 冬讀

詩人的風,掠過山巔和森林,求得歡樂歌聲

我們感恩

感恩至真,用您看不見的雙手來開啟生命禮讚



就是這同樣的生命

快樂地透過大地的塵土,壯茁無數的青草

迸發成繁花綠葉的繽紛波紋。

我應當光大自己,周旋肆應,投射彩影在你的光輝上

啊!大地母親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環島試煉-追風少年(第十天)

大甲是一個很別的小鎮,匯集草蓆、芋冰、單車和排球等印象,而今晚我們要借宿台灣雲豹單車公司的樓上。


睡床中,輾轉難眠;這已經是旅程的最後一晚,回想這段旅程,你們從青澀的少年,到臉上充滿了自信。不知道這趟旅程對你們而言起了化學變化。但與你們對話得知,慢有另一種體驗,也相信困難並不難解決,最重要的是信心。

半夜,窗外下起了大雨,昨日在中壢也是。整日的大風,展現了竹苗的熱情,以最在地的特色來歡迎您們,一路的逆風南下,讓你們吃盡了苦頭。在冬季東北季風以三義為南界,夏季則順著海峽一路北吹。恰巧你們剛好迎著這股氣流,你們必須在回家的最後兩日面對這樣的困境,我也知道這是這段旅程中最困難的一段,你們必須付出更多的體力,卻無法達到預期的速度。孩子,當你走過台灣每個角落時,你逐漸體會到台灣不同環境、不同的文化與民情,我們必須學會適應和尊重。我想這是會這趟旅程最重要的收穫,而當你們長大後,習慣養成後再度出發去環島,可能的感受又不一樣。台灣有一些環島客,充斥著可能在展現自己的能耐,或許是另一種抒發。孩子,今晚我與你的對話中的得知,你對於此趟的旅程,有很多的感受,不管是對於交通的亂象也好;或者是環境的變化也好;抑是知道台灣原來有這麼多不同環境,這跟以前我開車載著你到某地,無法和你談論該地的人文特色,如今你竟然可以以此為話題,彼此交換心得。孩子,這是課本得不到的知識,相信未來你在讀書時,一定可以體會,因為你踏過、吹過、淋過、曬過,甚至哭過。

一路南騎,在香山你們遇到了一位長你幾歲的單車客,他也是雲林人,你們可以和他交朋友,甚至一路南下,經過大安溪,日暮低垂,我們也即將進入大甲,中間我離開一段時間,我去看了我的老師--鍾丁茂教授。他身患肺腺癌末期,兩年間她忍受著身軀的苦痛,以他僅存的力氣,創作環保歌曲、台語瀰撒,鐘老師來我們家時,你還是國小的學生,我受業於他,他給我的不只是知識上的專業,更是啟迪我不斷投入環保、社會公益的一位長者。今天下午他躺在病床上,聽著郭芝苑合唱團演創他創作的曲子,會場擠滿了各地前來關切的朋友,他說:知道他生病以後,他下一個決定,他將醫療交給醫生、生命交給上帝、照顧交給妻子。這是一個豁達者的胸襟和氣度。孩子,或許你還不知道,世上常有一些人為了權位和利益,即使擁有高學歷,仍然會看不開而出賣自己的靈魂,一個自始自終要能看到的是,他要不斷省思生活的意義為何?他努力的目標是否符合社會公平正義,這很難,但是很重要,因為任何的工作不能只讓自己可以得到溫飽而已。

外面雨不斷地加下,晚上我們參觀台灣雲豹單車公司時,你知道嗎?這麼漂亮的腳踏車是我們國人自己設計,看到徐教授他們團隊,在低迷的單車市場,還願意努力的奮鬥,這就是台灣精神。

加油,孩子們,在不斷流轉的歲月中,你們選擇和同年齡不同的方式去試煉自己,即使這條路不好走,但這就是台灣人的精神。

環島試煉-兩極(第九天)

海上的龜山島,印照著綻紅的太陽,一半雲遮;一半耀眼。這是極端的年代,也是轉換的年代。


也就是被耀紅的陽光驚醒,警覺自己在頭城,也知道時間不早了,但因為陽光短暫的出現旋即消失,清晨的天空再度陷入灰暗的世界。

叫醒你們,準備妥當,再度出發,今天要走的是北宜公路,一條被取代的公路。早期北宜公路是台北和宜蘭快速直達的必經之道,也因此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的交通量,使其成為通往宜蘭台北兩地居民的共同記憶。一段約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常讓行駛其間的駕駛抱怨不已,尤其九彎十八拐,讓駕駛想快也快不了,對照今天,昔日的車潮已被國道五號取代,空蕩的北宜公路,瞬間變成單車喜好者的天堂,整條馬路上下起伏,有人享受這種快感;有人想要挑戰極限,有人想要靜靜地欣賞風景,甚至有人孤獨地走在其間,傾聽山海的聲音。

我看著你們奮力地騎上陡坡,今天要穿過北宜直接到中壢,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體能是最大的考驗,看著你們一個個進入彎道,消失在馬路的轉彎處,你的朋友一直往上,不用些許的空閒,已到達北移的交界處,而你卻是慢慢前進,問你的結果是,你想要慢,因為慢才能欣賞風景,這也是這幾天以來你自己領悟到的方式,也就這樣在眾多的車隊中,你們踏著節奏,走出屬於你們自己的生命歌曲。

然而在歌詠生命的同時,一輛輛重型機車的聲音劃破天際,他們將公路變成練習場,成千上百的機車,吵得整路不安寧,也擾亂我的心湖,更糟的是,聽到救護車往後疾駛過去,更增添我的擔憂。孩子,這是紛擾的年代,有的只是生命的迷惘,失去的卻是對土地與對人的尊重。

到了坪林,這是北宜公路的中途點,也是往昔行駛人休憩的小站,而你們只是短暫的喝口水,就繼續上路,因為你們想在中午時分,能夠走過北宜,到達台北城。孩子,我為妳們的勇氣喝采,前幾日你們看到炎熱的天氣,常藉口休息而不肯往前推進,如今,路程只是增加往後回憶的色彩。

二點,你們終於到了新店,這是令人感動的時刻。我帶你們吃了中餐,外面卻開始變天,本來我想帶你們進入台北,那是我生活十年的地方,也是孩子你出生的地方,但是我臨時改變想法,也尊重徐老師的安排,讓你們繼續南下,經過三峽、鶯歌、直接到中壢,烏黑的雲翼越來越低,斗大的雨滴也無情的打下來,孩子,已經習慣大雨的你們,我倒是不擔心,反而讓我放不下心的是台北的交通繁雜混亂,初到城市的你們,我想會不適應在車陣中穿梭,但是,孩子,既然我們選擇環島的旅程,那就必須經歷過這段記憶,即使這段記憶不愉快,那也是學習的一小段,縱使有任何的不願意,走上就會有所不同了。

到了傍晚,我們終於到了中壢,看到落日餘暉,稻田低垂,似乎又遠離了塵囂,我不知道快慢、冷熱對你們的感受如何?但我知道台灣正朝向兩個極端前進,沒有人會知道未來如何,也對未來充滿焦慮。但是孩子,我相信一件事,當你們走過台灣的每一塊土地,用你們真誠的心去對待一切,你們會認同家鄉給你的溫暖;同時也知道土地給你的生命,於焉,鄉土的情感必能連結你的生活。

世界雖然紛亂,但心是沉靜與明亮,因為我們看到了未來。

環島試煉-繁忙的國度(第八天)

清晨,飄逸的微風,像看不見的手指,在我的心靈上彈奏著美妙的音樂。


隨著樂音,我們出發了。但考量蘇花公路的狀況,我選擇讓你們先搭區間車到蘇澳,再繼續北上。孩子,蘇花公路沿著清水斷崖搭築,原先只是古道小徑,後來逐漸擴張,以致像今天的規模,未來在壓力下,當然會更大、更直。

今天蘇花的海風,寧靜中帶有一種節奏,宛如踩著單車踏板般的節奏,靜聽下可以聽到世界的低語。然而,壓力打破這樣的寧靜,彎曲的公路猶如競技場,後面的車一台台像豺狼一般,追著你喘不過去,早期會有一段空閒時段,但如今連一點喘息的機會都沒有,一台台空的遊覽車疾駛而過,彌補砂石車晨昏的時段,就這樣,蘇花已不那麼思情畫意,也因此,我不敢冒著個險,讓你們被車子逼迫到無可躲藏,更遑論更有那上下的陡坡足以讓你們多雙腳顫抖。我獨自一人在蘇花上,想著此時你們應該準備上車,想著此時你們是否已經聽到火車摩擦鐵軌的聲音。我避開車陣,轉進南澳的海邊,在十幾年前,我曾經帶學生來過這裡,海岸渾然天成,加上清澈的南澳溪,是台灣的桃花源,而我走進海岸,看到以前的沒口河,已經不見了,完全是用錢推砌起來的建設,讓我不想再多停留一刻,於是繼續往蘇澳前進。

近午,接近十二點;溫度接近34度。我到達蘇澳鎮,孩子你們也抵達車站。我們頂著炙熱的天氣,用過午餐到達無尾港,無尾港是一個美麗的海邊濕地,七月時分,令人驚訝的是,為數眾多水鴨中還夾雜蒼鷺等冬候鳥,這些候鳥如今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落地生根,適應台灣濕熱、多雨偶而還有強風的吹襲,這是多麼令人讚嘆的生命力,這些水鳥從不去想改變環境,牠們選擇著的是適應,孩子,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我們必須尊重當地的生活方式,不可將自己的脾氣、傲氣帶去,而是想辦法去理解當地的想法、看法,孩子,這是尊重,也是身為一個人該有的作為。

離開無尾港,彷彿要到了忙碌的國度,我們一路在塵囂中前進,十幾年前我在南澳駐足;在南方澳聽濤;在野人谷賞雲、在棲蘭漫步。但是十幾年過了,這些地方都已失去原有的風貌,我無意批判這樣是否好與壞?但是對於人心的過度需求,我必須深刻反省,因為這是台灣沉淪最大的主因。

傍晚,我們到了頭城,也是開蘭的第一城,走在老街,想起吳沙從草嶺古道進入蘭陽平原的情景;又想起國道五號的開通;想起游錫堃對宜蘭的規劃,我細思、我靜默,孩子,我主觀的認為,十年後的宜蘭會和故鄉一樣,之間沒有多大的差異。只有龜山島一樣靜靜的浮在太平洋上,依舊守護這塊土地。

孩子,晚安 晚安,蘭陽

環島試煉-洄瀾(第七天)

看著窗外的月光,印照在迴瀾上,這是被遺忘的小村莊。


此刻我們正在花蓮的新城,其實今天有個衝動,很想往前推進蘇花公路的任何一個聚落,但我們選擇住在新城。

一整天都在花蓮,從花蓮市到太魯閣的入口,約莫二十幾公里。花蓮給人的印象並不沉靜,疾馳的砂石車,快速的過客,一點都讓人覺得不花蓮,這或許是外地人的觀察,但是走在中央路就是有這樣的感覺。相對於雲林走在任何一個小村落,時間凝聚的有點膠著;花蓮猶如疾風吹過一般,這幾年來爭的、吵的、要的,都是需要一種快速。快的感覺讓人有點陌生,產生的距離感竟然讓我覺得很像西部。

今天的天空灰濛,陽光不強,是適合外出的日子。孩子,今天特別交代你們。我不陪在你們身邊了。我必須先到新城去接洽一些事,因此告訴你們如何行走,你們卻也辦到了,我在離蘇花公路較近的新城找到今晚要住的民宿,新城很安靜,也距離海邊不遠,跟民宿的老人家打招呼後,他們很親切跟我打招呼,恬靜中有一種親切感,我找到屬於自己的花蓮。

折騰了一段時間,也看到你們的身影,在許多環島者的身影中,一下就認出你們,在新城與你們會合後,我們就一道出發到太魯閣,我知道中橫沒有供應午餐的地方,於是在牌樓的不遠處停下來用餐,但旋即發現自己的單車前輪扁平,這是這輛車第二次爆胎,拿出備胎來換,老闆竟然也是單車喜好者,一整個抽屜都是傢伙,一下子就換好輪子,告別老闆,直接進入中橫。

不知是否遇到撞牆期,你們有人一直滴咕不想騎了,想回去;也有人一直在問還有多遠?中橫是一路上坡,但感覺不難騎,前幾日你們克服的各種陡坡,都比這困難幾倍。孩子,我知道離家一段時間,依靠習慣了,在外面會不適應,遇到挫折也無人傾訴。孩子,長途旅行者大半的時間都必須跟自己對話,自己詮釋,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慢慢地由青少年轉成青年,這是很難熬的過程,因為你們平常一大半時間必須放在讀書上,對於生活也就逐漸淡化。也因此,對於這樣的旅程顯然不適應。

一路還是上坡,人也越來越多,蜿蜒的山路,陡峭的岩壁,一看即知道燕子口到了,此時的我對你們發了一頓脾氣,無非是想改變你們的抱怨,因為你們並不是體能不濟;也不是技巧不好,而是心智的成熟度尚且不足,少了享受,當然需要棒喝。但我也考量你們的狀況,於是縮短行程時間,讓你們早一點休息,轉往管理處,看看接近人類的生活情境中,是否能夠早一點調適。到了管理處,看了原民朋友的表演,也休息夠了,我們去了沙卡噹溪,溪水比以往少了很多,這樣的步道跟以前我的印象差很多,現在人來人往,絲毫感覺不到神秘,因此,沒待多久,我們就離開了。

回到民宿,天還是亮的,你們在房裡聊天,我卻因為疲倦睡著了,醒來時已是暗夜,你們外出買了晚餐回來,卻被淋成落湯雞,原來外面正下起頃盆大雨,水流成河,這樣的情景,讓我想起家鄉現在正也是下起大雨。

孩子,此刻我才明白你們的心境,正如黑潮北上,遇到海岸迴旋,但終將破繭而出,長驅北上。



環島試煉-慢行(第六天)


走在山海的交界處,唯有徐行才對得起山海賜給的禮物。

清晨,被突來的陽光刺醒,翻開棉被,走出陽台,才發覺一顆火紅的太陽從海面緩緩升起,劃破寧靜的海面,孩子們,當你們還在沉睡時,一日的繁忙自此展開。


今日算算行程,比起前幾日應該算得上輕鬆,大約九十公里。加上太平洋的海風助我們一把,此程不應該有問題。吃了一頓算是豐盛的早餐,約八點跨上坐墊,看著你們輕鬆寫意的出發了。八公里的路途,不消展茶時間就已到達,八仙洞是是你們想看的一站,進入後你們對洞裡的佛像充滿好奇,不過我倒是想坐在海邊看著潮汐漲退,那種悠閒時刻。更是步入中年後難得的機會,於是邀你們吃冰,坐在海灘,看著慵懶的黃狗,是啊,孩子這就是花東。

一路北騎,碧海連天,前幾天還有差距的你們,如今已經可以併行再一起,看著隊伍穿梭山海之間,或左或右,乘著海風逍遙,孩子,若是沒有前幾天的歷練,就無法讓你們稱心寫意的上下坡。到了北迴歸線界碑,人變多了起來,在那邊的大陸客很好奇的問妳們在做甚麼?一向快速習慣的人,怎麼知道利用雙腳去體驗生活,這是回歸簡單生活的方式,也是此行的成年禮,台灣時下的一代,更需要這種生活歷練,透過第一手的接觸,以打開你們的經驗世界,與外面世界做真正的連結,同時彌補教室學習的不足,這樣才察覺事務的變化,思考後了解,終究醒覺。

有志者並不孤獨,在騎車的過程中,其實我就注意到有一位年輕人,背著小背包,以跑步的方式在挑戰自己,細問之下,他已經跑了十五天,恰巧是繞了台灣半圈,他與另一位夥伴,從嘉義出發,到了台東,一位選擇山線、他走了海線,一人獨走,孩子,這更需要勇氣,因為除了體力的耗盡外,有時還要忍受內心的煎熬,你們此行還有其他同學,團隊畢竟還可以解憂,朋友是如此的重要,彼此的合作,這才是生活的開始。

到了磯崎,是今日的的考驗,上上下下的劍龍坡,其實這比玉長公路還要來的困難,看到你們汗流浹背,弓著身軀,偶而夾雜在大車旁,雖然困難,但是看到你們超越了其他單車壯遊者,孩子,幾天前猶為能力而裹足不前,如今的你們,我打從肺腑替你們喝采。

今夜的花蓮,月明星稀,此刻想起故鄉的事情,尚有俗務纏身,面對你們忘情地演出,自己尚覺羞愧,他年若是你們還願意,換成你們陪我來壯遊,讓我也重新年輕。




環島試煉-分水嶺(第五天)

經過一夜好眠,告別了朋友,我們即將北上。


連夜與孩子們討論,行經路程的設計,因為此行程孩子終將是領隊,因此如何讓孩子確知路線,如何調控速度,如何避開大車,今天將是關鍵的一日。

選擇了山線出發,主要想去池上吃飯,沿路的景致與春天來時,大異其趣。春天是顏色的國度,而夏日是一抹湛藍。出發時,一位甫加入孩子在昨日吃盡了苦頭,今日有點打退堂鼓的意思,在同學的鼓勵下,還是出發了。但是臉上堆出的笑容是滿臉哀怨、信心全無的苦笑,相對於其他二位,輕鬆寫意,談笑風生,有如天壤之別。

過了鹿野,轉進池上,一路盡是花東縱谷的好風光,在西部一期稻作已盡收割,而此地可能縱谷春晚、抑是老農延播,此時才見橙黃稻穀結穗,配合高低起伏的梯田,為豔陽下的孩子增添饒富的色彩。前幾日,孩子每見超商,必定停留,而今日過超商而不入,疾馳而過,看在眼裡,內心一股驕傲油然而生,這是豔陽下歷練而來,孩子,黝黑的皮膚不是偶然,當你一步步踩踏出去時,你知道嗎?一步代表信心的添增,一段路猶如生命的成長。此時,不用多言,青山浮雲印證下,成年禮徒添形式,因為你們已經長大了。

到了池上,另一位朋友已搭車南返,而你們依舊奮力向前,恰巧又遇上昨日那三位台大女生,黃衣已換成紅衫,但不約而同地朝向目標前進。下午兩點,很準時的老天爺又來打卡,一陣大雨依約下來,孩子,我看到妳們仍然保持速度前進,並沒有因為陣雨的攪局而停頓,筆直的台九線只看到你們在雨中前進,其他的單車客,已經躲入兩旁,幾次的呼喊你們,希望你們躲一下雨,但是看到你們堅毅的臉龐,我不再堅持,只好默默地跟在後面,孩子,你們真棒。

到了玉里,即將轉進玉長公路,今晚的目的是在長濱,陡峭的山徑,讓昨日累垮的同學,再度失去信心,而你卻仍然保持積極的態度,追隨前面的同學,這是何等的勇氣,連大人都退避三舍,而你毫無畏懼的向前,是的,這就是環島的精神。

一小時,整整一小時,我就看到你們已經到了隧道口,牽車的小孩也看到她邊牽邊騎,身影由小變大,終於你們又匯集再一起了。

穿過隧道,一路下坡,今天的太平洋有點灰藍,恬靜卻不失王者風範,靜靜等待你們的到來,台十一線,真的是美麗的公路,那種美何時都會喜歡,尤其慢慢經過時才能體會。

是夜,你們住進靠海的一家旅店,海很靜,風很涼,此刻的你們已不復出發前的狼狽,看到的是越過山脈,可以成為雲遊台灣的真正旅人。



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環島試煉-迴轉(第四天)

昨夜下了一場大雨,到了清晨,穹蒼綻藍,我想今日應該是炎熱的一天。


由於凌晨三點徐老師已由另一個朋友開車送他至火車站搭車,因此,天亮時,只剩下我開始與這三位小朋友奮鬥,在匆忙中到部落買個早餐,走至部落中,看到外頭寫個大招牌—早餐店,但我走進去只看到幾位原民的老媽媽在那邊聊天,也沒有看到早餐陳列,正要在走出去時,一位老媽媽拉開了嗓子,你要買早餐嗎?我回轉一看,馬上說:是啊,只看到她進入廚房拿出了饅頭包子,才知道這家店的特別,外面的看版,是寫給不知情的人看,村莊裡的人習慣的走進她的廚房,翻開鍋蓋,拿了想要的餐點,這就是部落, 一個充滿熟悉與人情的部落。

整理好了裝束,開始啟程。這條199公路,我也走了幾次,前年我與兒子前來時,在一家雜貨店中,老闆跟我兒子講,到了哭泣湖,那邊常常下雨,騎車時不能夠回頭,因為那邊曾經發生過事情。結果我兒子到了那邊,頭都不敢回,甚且已走不動的狀況下,仍然硬撐的往上騎,一路鼓勵他往前的我,發現這故事真好用。而今年又故地重遊,只不過,兒子對於這條公路已經不害怕,一路直達壽卡。短短二年,體能的增長,心智的成熟,已不復當年的毛頭小子,一彎又一彎的公路,我跟在後面,已無法追上他,生命的成長與流轉,驗證時間的無情。

到了壽卡,遇到三個台大的女生,也是同樣路線環島,休息一下後,我們繼續往台東前進,啟程不消杯盞時間,就看到剛才那三位女生呼嘯而過,速度之快簡直是拚了老命奮勇向前;三位身著黃衣的背影才消失沒多久,就看到令我哈哈大笑的景象,一位老兄踩著滑板車一路爬上來,看到黝黑的臉龐,露出潔白的牙齒,大聲跟我們加油,當然我抱以更大的回饋,為他喝采,讓我想笑的是,這位仁兄不知道是在騎車還是走路,不過挑戰的味道濃厚,這比我騎車更困難。不知道劇情是否刻意安排,一幕幕的景象自此開始出現,一位爸爸騎著協力車載著兒子環島;幾位年輕人踩著獨輪車上坡;更絕的是一位黑得不像話的年輕人騎著淑女車也加入戰局,這反而讓我們這群人感到羞愧。這幾年看到台灣各角落勇於挑戰自己的人越來越多,不管形式如何?這就是生命的詮釋。

到了大武,也看到久違的太平洋,深藍的大洋,更顯得天空的無情。一路上坡,加上被曬得發燙的手把,這段路真的不好騎,而孩子們更是顯得有氣無力,好不容易到了金崙,算算路程也近五十公里,於是在超商用餐,裡面擠滿的單車客,當然也包含那三位黃衣的大學生,一家有冷氣的便利商店,竟然造福這麼多人。而我當然也不例外在此用餐。

下午,豔陽馬上被遠處的黑雲覆蓋,又是午後雷陣雨,心理滴咕,不是烈日就大雨,但因行程的關係,我們依舊上路,果然一路被大雨澆灌,雨水沿著帽沿落下,加上沿路的大貨車急速駛過,排出的廢氣被大雨壓住,在煙霧中漫行,簡直是痛苦萬分,而我們的領騎同學,他的後拖車為閃避車子,碰撞到護欄,結果翻倒,銜接紐損壞,哇!這是甚麼世界?大雨、上坡、廢氣加上不能再拖的行李架。這簡直是好的開始,也是幸福的禮物。

好不容易放晴,這幾天天氣時好時壞,心情也隨之迴轉,看待事務也由心轉境,我想這就是旅程,也是我們來的目的。

受了朋友的招待,睡前,向上天默禱,期待此行的淬鍊,莫讓孩子退了心志;也期待風雨之後,美麗的新世界由此展開。

環島試煉-大雨(第三天)

一早起來,天空的雲瀷壓的很低,有山雨欲來的狀況。


一路南下,對於你們來說已經習慣了,尤其酷暑和大雨皆經歷過,昨日曾經說過,有風有雨才是真正的旅程,但沒有人願意碰到風雨,畢竟那是刻苦銘心的感受。沿著海岸線,不久就已經知道你們到了枋寮,枋寮又稱水底寮,除了地勢低窪外,這裡是台灣海岸線的重要分水嶺,往南逐漸可以看見屬於岩岸的海岸地形,當然到了半島,珊瑚礁地形更是處處可見,因此,海的顏色逐漸清澄,在陽光的照印下,更顯得有層次。孩子,當你感受到溫度的差異,就表示你已經進入亞熱帶季風區,這是南部特殊的氣候,也是此趟旅程重要的感受。

中午,收到你傳來的簡訊,此刻的我,還在為下午教育部到校的訪查努力,雖然在遙遠的中部,但是以前浮出的景象是你在海邊騎乘的湛藍身影,渺小的身軀與大海相互輝印,又想到半島地形特殊的海風,讓同樣的物種,在半島因為環境壓力,逐漸與原來的種源產生隔離,演化的結果,特有種的物種特別多。甚至環境壓力的使然,把白頭翁和烏頭翁隔成兩塊世界。孩子,壓力可以使人改變,物種也必須適應環境,動物如此,人亦是如此。

午後,接連不斷的雨勢讓行程更加迷惘,但是你們仍舊奮力向前,轉入四重溪,蜿蜒的山徑在雨水的匯集下,猶如一條小河,衝著輪徑,也衝著你們的信心。晚上聽著你們的訴說,沿路都是螃蟹和青蛙聚集,這是難得的景象,也是你們騎車可以享受到福利,倘若你們舒服的駔在車內,當車子呼嘯而過,你們根本不知道在車輪下的小生命,已經不知不覺得消失了,孩子,台灣一切都太快,想要快速地抵達,馬路一條條的開,連上次你去的阿朗壹也是,政府從來都不認為減少馬路也是做功德,假如哪一天,政府可以宣布我們要將一條馬路回歸自然,變成荒野,那時台灣的環保政策才真正開始。

晚上,雨勢稍歇,我到了上牡丹與你們會合,看到你黝黑的臉龐中,散發出一股自信,孩子,當你走過台灣的鄉野,踏過每一塊土地,你不僅堅毅的你信心,更重要的是你已經找回原先失去山林的感覺。

孩子,恭喜你。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環島試煉-續行(第二天)

經過一天的疲憊,今天再度出發。

孩子,當你選擇一早起床,踏著晨曦往南,主要原因是南台豔陽不適合在中午騎乘,也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再稍微涼爽的天氣中,往南推進,至少可以在中午多一點休息。但是,我看氣象預報,南台會有大雨。這在騎乘中或許會稍減酷熱,但是溼溼答答的過程中會格外不方便,尤其汗水夾雜著雨水,會讓過程中心浮氣躁,這在騎車過程中,是不好的狀況。

離開台南,查看地圖,此行會經過興達港,那是一座火力發電廠,這幾年台灣美麗之島已經變成惡魔之島,過度的開發,取決人心的貪婪,孩子,一個成功與否,不能以財富的多寡定論,端視他對這塊土地的態度與實際行動。尤其當你經過二仁溪時,你知道嗎?一條被判為死亡的河川,是有多少人付出的代價,等到人們覺醒時,發現土地的生命已無法回復,這就是快術發展而對土地沒有尊重的後果。高雄諸多的工業區亦是如此,曾經在後勁地區,一棟三樓透天的房子,十萬元沒人要,這是經濟奇蹟,抑是環境代價?孩子,我想當你經過林園工業區時,你聞到、看到、感受到時,你就明白。

中午,你傳簡訊給我,說你已在高雄市區,我也知道高雄的交通會讓行程變慢,我曾經帶著學生經過市區,遇到大小車輛在車隊中穿梭。孩子,一個進步的城市,必須建構在成熟的公民意識與公民道德。一個願意為所生長的土地貢獻與自律的居民,這城市才能稱為偉大。台灣必須進步,但是不是要求別人,而是自我展現的自省力道,孩子說這些或許對你而言太早,但是當我帶妹妹去台北反國光遊行時,從你妹妹的表現我可以看見,教育必須在生活中體現,而不能只靠書本教化,那是沒用的。

下午,終於如氣象預報的遇到了大雨。知道你在還沒有穿好雨衣前全身就被淋濕,大雨阻隔你們繼續前進,於是你們在東港住了下來,住進被稱為有日本築地的東港,或許當你在羨慕有好吃的生魚片時,孩子這才是學習的開始。

下午四點,天色灰濛;一場風雨、一場真正旅程。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環島試煉-牽掛(第一天)

七月中,澳熱的天氣混雜著燃燒稻草的刺鼻味,兩隻小貓躺在樹蔭下,躲避著足以傷人的紫外線,兒子在此時你出發了,要去體驗國中生難以啟動的單車環島之旅。


這是我第一次沒有陪你一起出發,常常帶學生單車環島、攀上百岳的我,總是以能夠陪在學生旁邊,心中才能放下一點點的不安,至少我可以跟學校的孩子們一起受苦,心中比較寬心。

但是,兒子。

這是我第一次沒有陪伴在你身邊,而讓你獨自逆著南風,迎向南台。孩子,我多麼想要跟在你身後,一路呵護你走到台灣每個角落,但是這次我沒有,幾個月前的承諾跳票了,你和你的朋友一路往南騎,回過頭來,我看著天際的灰煙,心想,你是否過了嘉義,心想你是否已經聞到屬於西部漁村的腥羶味,也心想在炙熱的柏油上,你是否看見馬路上泛起的層層熱氣,在熱氣的烘烤下水喝的夠不夠多?所有的擔憂,都化成一絲絲的牽掛。

孩子,單車環島並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台灣有多少人已完成這樣的事情。或許你想有一點點的挑戰,至少在同年齡的國中生,鮮有如此念頭。而你願意將此念頭化為實際行動,這是讓父親感動的地方。孩子,我並不想要將我的想法附加在你身上,因為生命的價值,不能有任何的依附,而是透過自己的實踐去創造出來。或許,在疲憊的身軀中,你已無暇觀看旅程中的花草世界。但我知道在你踏出的每一步,你都會被海風吹擊;往前眺望,必被海洋反射的陽光閃的猶如午後的貓眼。路途中煙灰瀰漫;淌下的汗水,浸濕的衣袖,割著脖子的每一吋肌膚。孩子,這是必經的過程。或許你會後悔為什麼不在冷氣房看書,而必須受盡這般苦楚時,心中飄過一絲的悔恨?

必然的,每次爬山時,我也常常反問自己為什麼要如此愚笨,尤其漫漫長路毫無盡頭時。孩子,這些想法都是值得讚賞的,因為沒有這些的磨鍊,不知道心智有多脆弱,沒有五官極致的彰顯,就無法寫出可興,可觀,可群,可怨的詩歌。

孩子,當你進入台南古都時,你會看到四百年來,台灣土地上生活的痕跡,看著古剎飛簷座落在街道角落時,也許你可以抬頭看看,歲月並不因為我們的奮鬥而有稍歇。這就是生命,人類創在的生命價值中,可以在生活文化中被窺看,或許百年前也有同樣懷著壯志的少年,披荊斬棘的想要創造出屬於那個年代的故事,孩子,歷史必須從書本中被讀取;感動必須在行動中被印證。

不放心的打了一通又一通的電話,得知你平安的進入台南,一日超過一百二十公里的旅程,這是艱辛,電話那頭,並沒有多大的挫折,但是問了徐正能老師,知道你的大腿酸痛,這又讓我擔憂起來,明日當晨曦再度泛起,你的心智能否一樣堅強,後日你的另一位朋友加入後,你是否能夠習慣進而協助他成長時,這一切都隨著你的入睡而化為滿天星光。

孩子,晚安



父筆

2011年6月26日 星期日

奇萊南華首航

出發前的一刻

就在去奇萊南華的前一天,學校剛好舉辦畢業典禮及特色獎。來這學校近五年了,我很期待的是,學生可以在學期終了,檢視自己的學習成果,但這不是用學科成績來評比?而是給自己目標,一年終了檢視自己擁有那些能力。

因此,我們採用了九種台灣特有珍稀物種,來反映九種能力。例如:台灣藍鵲牠們有家族制度,因此代表團隊合作與共學的能力。所以得獎的同學當然就不只侷限在畢業生。晚上,受邀去古坑國中看華德福的說明會,會場真是精采,精彩的是:整個發言裡面,都沒有人提到一個學生該受什麼教育?以及學生去學校要學甚麼?而只聽到排拒華德福引進雲林的聲音?以及滅校等字眼。老師沒頭路?我聽了心裡有點想笑,但是笑出來以後,我可能會被公幹,其實雲林該具有甚麼樣形式的教育,這不難回答,只要回到孩子身上,問題就可解決,只是大家把行政程序和教育形式混在一起談,當然會沒有結果。



第一天

前一晚才大雨磅礡,朋友打電話來,說只要跟我出去,就碰到大雷雨?這我承認,但不因為我天生帶水,而是有一點雨才能夠讓旅程增加一些回憶(這樣解讀心中會比較愉快)。

出發當日,天才微白,就知道會烈陽高照,擔心的是會有午後雷陣雨,倒不是被曬傷之列。開了兩個小時的車,終於到了霧社,穿過廬山,進入到蜿蜒小徑,心中總有一些期待,希望此程會有些收穫,同時也觀察小孩的反應,以及未來如何進行課程等,華南國小到南華山,這是不錯的目標和口號,我也聽說行程不難,因此,在期末考前夕,帶著四個小孩歷練一下,只是剛才四位同學,差點在車上玩到打了起來,我倒是想看看,走路以後他們是否還有力氣吵架。


拋錨

好友O中,開著休旅車,快到屯原口時,車子竟然拋錨,變速箱壞了,路況並不是很差,只是一個大轉彎上坡,就讓它掛了,出師不利我,心中惦記,這筆費用可貴了,阿中只好留下來,自己搭便車去找修車廠,而我們一行十人,繼續往前邁進。

一到屯原口,馬上遇到登山客,一問之下,他們竟然知道華南國小的單車溯溪與爬山活動,合照後,我們開始這一趟旅程。從1900公尺到2800公尺的山徑,全長14公里,算是緩坡。但是我一開始就遇到瓶頸,多年沒有運動,體能不如當年,本來以為只有我這樣,結果連同我研究所同學L君也是如此,六年前最後一次從玉山回來後,就忙於事業,再也沒有踏入山林一步,二人步履蹣跚,舉步維艱,才知道自己已到了年齡關卡,這關卡自己都不得不承認,是讓人對山望目卻步的年齡,每走一步都可以聽到心臟跳動頻率。自己多年在山林的經驗,慢慢調整也逐漸進入狀況,再前往山上的路程中,幾乎在車上玩到差一點幹架的同學,一開始爬山就發現笑不出來,走了三公里時,已經氣喘吁吁,發現後面還有十公里的上坡,而且跟爬合歡北峰的狀況不同,一位同學馬上說:可以後悔嗎?當然不行,只好咬牙繼續走下去。從開始想放棄,沿路也想放棄,到最後還是想放棄,要不是他父母親希望我改掉他怯懦被動的習性,可能也堅持不到這裡。

走了四公里終於到了雲海保線所,這是一個令人覺得很舒服的地方,六月的天氣,2300公尺的海拔高度,保線所前開滿了魯冰花,加上梨子和李子結實累累,蜜蜂嗡嗡作響,這樣的場景,當然是我們用餐的地方,只是水源比較有疑慮,不敢貿然生飲,學生躺在地上,大人都已在小憩,而放下背包的他們,還是玩鬧,這證明了一件事,不是體能不好,而是心智不夠堅強,在後半天的行程中,再好好的淬鍊一番。

休息後再啟程,在離保線所一公里遠的路上有一個水龍頭,大家裝滿了水,餟飲一口清新山泉水,沁入五內,接下來是五百公尺的上坡,看到二位小孩撐著拐杖,簡直比八旬老人還要慘,走兩步停一步,初時的調皮已不見,換來的是無次的怨對與碎念,沒辦法,練習也練了,總不能遇到困難就放棄,只好壓著他們繼續往前走,三十分鐘休息五分鐘的策略,慢慢的也收到功效,只是沿路美景已視若無睹,九公里的路程走了約四小時,直到遠眺到山莊的蹤影,才有了目標,但已讓小朋友鬆了一口氣,還好嚮導老師一路協助,否則頑童就---完了。

到了山莊,突然飄起細雨來,我們住在帳篷內,滴滴答答確實也難過,大家卸下行李,開始鋪睡墊,令人氣惱的是,有二位小孩千交代萬檢查,就只差我幫她把裝備放進去而已,睡墊竟然沒帶,只好把我帶的兩個貢獻出去,雨越來越大,天也越來越黑,大家拖著疲憊的身軀,前往簡陋的廚房用餐,雖說簡陋,在山上卻是豪華--泥土地加上用帆布搭建的廚房。但是原民朋友煮的飯真的是好吃,用餐泡茶後,我先去帳篷小憩一下,竟然也模糊地睡著,直到九點多,才被同帳篷的夥伴吵醒,至此以後再也不能沉睡,鼾聲夾雜雨聲,直到天明。
沿路有許多的吊橋
過了雲海保線所,約莫一公里半有一個崩壁
嚮導和小孩在石頭上休息'
廚房
廚房內設備
住宿的帳篷

2011年5月31日 星期二

大樹下

找個閒暇時分,約個三五好友,越過山稜、穿過溪流,揹著行囊,走進時空交錯的大樹下。

在華南地區,沿著山路和小徑,穿過古老的聚落、茶園、可以看到百年前,見證整個華南開發史的許多老樹。這些老樹,是在華南山區,歷經幾次的山地開墾,散佈在橫路、番尾坑、枋寮、坪頂地區,碩果僅存的大樹。

沿著149縣道,在華南橫路聚落,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棵約有四五人圍抱的雀榕,雀榕每年長出的鬚根,垂降到地面,落地生長,變成支持根系。幾十年未回鄉的故人,一見大雀榕,以為大樹移動了,會走路的榕樹,競相謠傳,這也見證百年來過往的路人,中途在樹下休息、在土地公廟旁聚會,雖然聚落已逐漸凋零,但可以看到的是滄海桑田中,碩大的身影依然挺立在華南橫路。

看過橫路聚落的大雀榕後,可以往枋寮的路上前進,在尚未到華南國小前,轉進番尾坑的小徑中,可以看到荒蕪的茶園,茶園極目望去,可以看見一幢農作小屋,屋旁有一棵石朴,著生在一顆巨石上,蜿蜒矯扎,直入天際。這是前人種茶、種橘後所刻意遺留的遮蔭大樹,也是作為農人午後小憩的重要遮陰樹種,只是美麗的茶園已隨人事凋零,淹沒在荒煙漫草間。

枋寮,聽起來具有詩意的名字,沒錯,原是木造的寮舍,隨著發展,已變成華南的大聚落,聚落中祀奉著福德正神,土地公廟後巍蜒長的一棵大樹,彷彿是一幢華蓋,矗立在神壇廟前,那是一棵大的茄冬樹,由於碩重的樹幹身軀,已不勝負荷,所以居民幫大樹裝了鋼柱,希望能夠讓茄冬樹維持生長的樹型。

再往前走,來到華南的信仰中心--南天宮。南天宮是供俸中壇元帥三太子,每年九月九日,都可以看到村民攜老扶幼前來供俸祝壽,而在廟旁可以看見一棵大雀榕,每年山上雲氣繚繞,尤其冬日常可以看到低矮的雲霧,這些大霧常以南天宮的大雀榕作為分際線,往上開始有逆溫層出現。因此,雀榕的落葉與嫩芽生長,與其他區的雀榕生長期有點不大一樣,當你走讀華南時,試著與雀榕對話。

走入華南,你可以發現華南之美;走出華南,你將帶著豐富的行囊,尋找下一站的幸福。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為暗夜唱一首歌

盛夏午後的一場大雨,為雲林淺山添了幾許彩妝。


這也就是說,原本有點灰濛的水菊,雨後更顯嬌嫩,破空的艷陽,帶來整群的斑蝶,在紫影飛梭的山裡,大地正在忙碌。只為繽紛的華山暗夜,提早準備。

在不遠的大尖山下,傳來忽遠忽近的鳴聲,開啟暗夜的序曲,這是黃嘴角鴞的聲音,在山裡只要是靜夜,可以聽到此起彼落的呼和。

呼和聲伴隨著山裡的作息,人們已隨著日落,把聲音留給外面的世界,在文學步道、在土石流園區、在山豬湖、在華山教育農園…。

首先上映的是點點螢火,在華山每年四月開始,會在山豬湖與土石流園區會有螢火蟲出現,隨著夜色漸暗,成千上萬的營火穿梭在山林間,偶而從你臉頰一拂而過,那種與黑夜的第一手接觸,會在內心盈迴整夜。

伴隨螢火蟲出現的則是青蛙,尤其在華山教育農園的步道,從入口一進去,馬上聽到答•答•答的聲音,近看是一漥水池,是白頷樹蛙的聲音,在這裡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白頷樹蛙的蹤影。白色嘴唇配上褐色背影,是令人難忘的蛙類。再進去可以聽到黑蒙西式小雨蛙夾雜拉都希氏赤蛙的聲音,在步道兩側交互競鳴;你也可以在姑婆芋的葉面,看到一抹翠綠,那是莫氏樹蛙的身影,翠黃色映著紅黑斑點,是夜裡精彩的邂逅。

穿梭在華山教育農園的步道,此起彼落的蛙鳴,加上步道出現的蛙影,一夜下來,少則四、五種、多則十幾種,足以讓你功力大增。

如果你對夜還有眷戀,你可以轉到土石流園區,去體驗大尖山下夜的味道。沁涼,是大樹散發出來的獨特氛圍;濃香,則是林下山棕獨特的味道。這讓你漫走在土石流園區時,芬芳柔嫩的清新氣息 觸摸於我們的四肢,由外而內,讓驛動難安的心,逐漸平息。

山嵐因夜深顯得更低沉,混著華山的水氣,分不清上下,一隻大赤鼯鼠,尖銳的叫聲,使空靈的深山,開始了另一段夜的忙碌。

忙碌的開始,也是往回走的時候,回想一夜的起伏,起承轉合端看每人的體悟,只是澎湃與沉靜的心,猶如一首交響曲,迴盪在心中,在回家的歌曲中。

2011年4月19日 星期二

告天祭

還記得藍天下 那抹 孤崖下的容顏

微風中搖曳纖細的體幹

高昂挺立著

努力地 綻放

大尖山

嫣紅燦麗的容顏



那是蘊孕我們生命的母親

山河大地

一淌嵙角的清新溪水

孕沃豐饒的大地

只為等待凋落

讓久候的蒴果成型 綻裂

為了新的世代長成



夏天的漂鳥,飛來窗前歌唱,突然又飛去

秋天的黃葉,沒有歌唱,只嘆息一聲,飄落在那裡

山在俯視 云云眾生

大地是濃縮的煉獄圖

鳥 獸 蟲 魚 蛙 螢 蛉

無知的子民

已失去自然平權的心



包容的母親

芬芳柔嫩的清新氣息 開放在孩兒的四肢上

在你神聖的雙手撫觸下

懺悔

我生命的生命呵,我將永遠努力保持我純潔的軀體

我明白你生命的撫摩,正接觸在我的四肢上



我們將以高度的內觀智能

看得見這社會尚未存在的善與是

慈眼透視這社會既存的惡與非

也祈求 大地母親

諒解子民對大地的紛擾

而我們將謹守

任何生命體皆為宇宙的唯一且無可替代

啊 大地母親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一場人與土地的情感交會-寫在環境教育法成立之前

幾天前到台中主婦聯盟去分享了學校的經驗,讓我心裡難過的是現場有幾位在家自學的家長。幾年前我參與了一些社會議題,在衝撞體制中,經常罵那些頭腦硬梆梆的公務體系。但曾幾何時,面對這些家長,赫然發現我竟然站在他們的對立面。

學生去學校與不去學校的差異?

教書幾年,想必大家都有經驗,對於孩子總是又氣又愛。

氣的是孩子的學習總是不如預期,有時候更是讓自己火冒三丈,氣到怨天怨地、怨孩子的家長、怨這個社會給的資源不夠。

但是,有時候想一想,孩子不就是如此。如果集天下英才而教之,當然是天下一大樂事,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地球孕生之時,早已注定生物多樣性,就是岐異度高,生物才能夠綿延不絕。

因此,換個角度講,孩子每個人都不一樣,當然生命歷程也就不一樣,假如大家看事情的角度能夠朝向正向,就能夠容忍孩子犯錯,從錯誤中去學習,那也就能夠看見孩子成長的歷程,當然自己的內心比較不會患得患失, 也就能夠停下腳步思考孩子要給她們什麼,才能夠使她們更好。

更好,需要老師去省思,去改變自己。思考自己到教育界中的熱忱,是否已消磨殆盡;思考自己教書夠不夠專業;思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視野和心量跟得上世界的腳步;思考自己是否能夠不斷的創新去迎向每一日的挑戰。但是很可惜的是,我們的老師和校長有時候跟不時代腳步,甚至部分會變成進步的絆腳石。也因此,雖然這是老生常談的語言,我覺得教育人員應該思考教育的本質是甚麼?學校的功能是甚麼?才能談教師應該扮演甚麼角色。

打開孩子的經驗世界,培養抽象思考能力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

孩子到學校做主要的事便是學會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這些連結不是膚淺的人際關係的建立,而是把孩子主體經驗與不同時空背景下的人們探索世界所遺留下來的創造經驗做連結。

二年前我在教孩子汙染與海洋環境的關係時,我讓孩子自己去蒐集資料,分析資料、並做簡報後,我們進行一趟南台的單車旅行。

一群山上的孩子,很難想像海到底是甚麼模樣?當我們到墾丁後,我們進行一次的浮潛活動。一位女孩看到海,害怕的身體顫抖,因為他記起父母所講海可怕的種種。因此,當他看到湛藍海洋的那一霎那,不由自主的產生抗拒。後來當他綣曲的身體下到海中,發現海並不是他想像的那麼一回事時,她在短短半小時內立即適應,並在海面上悠遊的欣賞熱帶海景。

後來我們繼續往前騎,來到林園大橋上時,一個孩子突然問我:「校長,這是不是工業產生的空氣汙染?」這時我突然明白,出發前讓孩子蒐集資料、整理資料在他內心播下的種子,必須透過這趟旅程的澆灌,才能使她不同學習歷程產生連結。而這連結不能隨便拼湊接合,而是讓孩子透過生活與思維使她原有的經驗網路不斷向外延伸。因此好的課程必須能夠在孩子的既有經驗下,逐漸打開他的經驗世界同時培養抽象思考的能力。

戶外教學是改變現狀的重要契機

一開始我們單車環島的理由是,比較省錢。於是孩子利用相機、筆記本、一輛腳踏車走讀台灣。

小組討論,讓學生可以進行的小主題研究;單車可以讓孩子身歷其境。這樣的學習竟然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同時可以培養孩子有察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同時培養孩子對環境、土地有深厚的感情與價值觀,這是學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這種漫長的戶外教學模式,如同美國教育改革領導者John Holt所說,孩子在戶外的學習能力,遠超過在室內的學習。其改變不僅是知識層次,過程中型塑的是一種生活態度,它可以很深層,可以碰觸到孩子心靈的角落,更可以看見人與自然的關係。

但是目前很多學校不僅走不出去圍牆外,更將孩子關在教室內,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因為被壓抑下,逐漸被消磨殆盡。學習沒興趣,經驗不可能被打開;經驗無法打開,便無法與世界做真正的連結。因此,學校充其量只是在堆砌知識的地方。也因此,讓孩子去玩、讓孩子去探索,這是學校該重新學習的地方。我也從來不相信會玩、會思考、會探索的孩子,無法在社會上生存。只是學校要有能力去培養一群可以鋪陳這樣情境的老師,讓孩子在快樂、自主的環境下逐漸擴展他的經驗世界。

如何有身歷其境的感動書寫?

一位爸爸問孩子?你在學校不是模範生嗎?為什麼在家裡變的那麼被動,都要爸媽叫才做?這個問題,幾乎發生在每一個家庭。

一個教學沒有歷程,孩子不可產生感動,沒有感動,價值觀就不可能建立。

2006年10月,校前的大樹下一群孩子在掃地,看著灑瀉在地上的晨曦,突然孩子把來跟我說:「校長,為什麼總是有一位老人家,帶著一隻狗,皮帶插著兩隻鐮刀,背後跟著一隻狗,每天走過校門口」。孩子敏銳的眼神中,讓我看到這是一個機會點。

於是跟孩子說,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很想知道這一切。於是主題研究開始觸動。學生到村幹事拿了社區老人的資料,然後帶著相機一一拜會社區的老人。

之後,孩子問我:「為什麼他們都沒有子女在身邊;為什麼他們吃的那麼差?還有他們要看醫生卻沒有公車?」就這樣,孩子帶著滿心的疑問,到縣政府訪談,之後學校和學生為了這個問題,開始拜訪社區、申請計畫,村民和師生一起努力,將閒置十幾年的衛生室重新在整理,建構成社區學習中心。同時募了一輛車,並請醫生、護士、藥師上山,並定期到社區去關懷老人、送便當。二年運行下來服務範圍擴及嘉義縣、雲林縣,每次看到社區老人就醫時那種感激神情時,生命激起的燦爛火花,在內心總是留下深刻的記憶。

而這過程其實有一個源頭,就是老師如何鋪陳的學習意義。面對這樣的情境,遇到一位冷漠的老師,連回答都不回答;遇到一位暴躁的老師,大概一句話就頂回去。遇到怕事的老師,故事更不可能走的下去。目前的教育現況,大致上也是如此,一位學生遇到怎樣的老師,往往決定這學生的「命運」。這聽起來有點可悲,這就代表教育現場充滿著不怎麼確定性?甚至說教育品質無法保障。翻開這一頁,其實要述說一個校長、一位老師該扮演什麼角色?難道校長只能夠對外建立關係和對內進行人的管控;而教師自我感覺良好的在班上虛度時日?

好老師在台灣非常多,只是這些星火無法燎原。因此,如何讓這些願意從事優質化教學的理念教師,能夠獲得尊重,並且逐漸感染其他周遭的夥伴,多元類型學校是必須存在。不管是公營公營或是公辦民營,學校必須有危機感。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學校不可能永遠安逸無事。因此增加學校彼此的競爭力,讓辦學無力的學校退場或轉型,我想這是一條不歸路。

農民的水為何不見了?

農民的水為什麼不見了?


日前,和一位種田的老農談起,約莫在10幾年前,灌溉溝渠裡混濁肥沃的溪水不見了,他不知道什麼原因,但是為了維持生計,只好自己花錢去挖了一口淺井。剛好最近報導台灣西部因超抽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甚至危及高鐵的疑慮,引起各界的關注,因此針對日前水利署抨擊雲林縣政府封井不力的新聞,筆者看法如下。

首先我們必須釐清地層下陷的主因,主要是地下水超抽及補充水源不足。雲林縣抽取地下水的單位主要有工業區、農田水利會、台糖及自來水公司。這些地下水井主要是深水井,造價甚貴,非一般民眾所能負擔。其主要的是抽取二百公尺深的第一含水層甚至第二含水層,而這些水井的用水抽取是造成雲林縣地層下陷的主要原因。而其中抽取地下水的比率最高的是工業區和農田水利會的水井,由於供應農業用水的濁水溪被攔河堰截流,並且超限利用的送往工業區,加上調撥給農田水利會的灌溉水也轉賣給離島工業區,因此造成雲林灌溉地表水不足,因此必須仰賴水利會地下水井供水,才能取得灌溉水源,但是農民為什麼要使用地下水,原先該給農民的濁水溪水怎麼不見了?是誰在管控這母親之河?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不把這些環評承諾的用水源找回來,讓他取代地下水的抽用。
雲林縣目前主要用水來源取自濁水溪,然而濁水溪目前被集集攔河堰截流並且調配供水,根據攔河堰環評報告書指稱,攔河堰啟用後,每年可以補充雲林地下水約兩億公噸,幾乎等同地下水超抽的使用量。但是攔河堰營運後地層下陷速率反而加快,若是按照環評報告書的規劃不應該有此現象,除非管控單位不按照承諾履行,要不然就是環評書有誤。因此要解決地層下陷問題,必須給足農民農業用水,但是為什麼無法做到?當然還是中央政府毫無限制的大規模開發,已經超過用水總量管制。

況且依水利法第18條規定,用水標的之順序如后: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優先,生態用水、水力用水次之。有剩餘水才提供給工業使用。政府不按照水利法的規定監控,顯然有失職責?當然還有一個重點是,水利單位根本無法向上反映,因為在經貿發展這大帽子下,縱使水源已捉襟見肘,仍然要保住頂上烏紗帽,努力的找水,在沒有水的情況下,仍然要調配一日34萬噸的水源給雲林離島工業區使用,當然只有犧牲農業用水。連帶產生的效應就是地層下陷、更引人撼動的是高鐵危機。

另外,政府研擬配封井配套措施中的農田休耕及造林補助,已施行多年,惟成效未如預期,其原因為休耕補助農民所得不足以替代原先耕作收入,危及農家基本生活所需,且造林期間長達20年,期間更可能涉及農地買賣及繼承等農民財產權益問題和造林年限期滿,以及現有林木處置問題。

因應地層下陷地區,須從開源與節流面向著手,建議措施如後:

首先是工業用水總量管制,並發展多元取水方案,政府不能每年毫無節制的以低價賤賣水源給離島工業區,包含後續國光石化的取水,都將從土地抽取最後的生命資源,政府應積極研議埤塘保存地表水、研議產業調整以降低用水需求量,另外在地下水管理方面為填塞水井:包含新增水井即查即封;舊有水井優先封填,等配套措施完善後依規定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