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勸募醫療車


這是用盡全村力量的感謝
社區理事長在捐贈儀式後,雙手緊握的說出這句話。
山村醫療站依照往常,原本就有許多居民在等候賴醫師看診。有人看影片,有人在吃點心,有人手作,有人在聊天。但平常中帶點興奮的味道。是的,今天是我們公告捐款明細與接受張榮發基金會贈車的日子。
早在923日學校與社區開始貼出社區醫療接送車的募款文,短短二週(10/6)就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這一切出乎我們的意料,我們只有感謝再感謝。
期間,有許多民眾捐助大小不等的金額,每一筆都是恩情。也有相關團體來電表示想捐助車子。初期在我們的考量下,我們都委婉地拒絕,因為我們怕太容易得到的東西,會有不容易珍惜的心態出現。
然而,就在勸募的後期,我們接到張榮發基金會的來電,他們想捐車,我還是想拒絕,但基金會委婉地告訴我們:「把力氣用在學校,把募來的經費用在運作人力與車子的維護。」一句話以及基金會對我們的恩情,讓我們重新思索,我們必須留一些東西留給醫療中心,畢竟這是一場與健康拔河的持久戰,沒有足夠的運作經費,未來總是會遇到困難的。
最後,我們答應了,但同時也感謝各地的愛心。
陶笛聲中,老人與小孩一起參與。
很少看到賴醫師在公開場合致詞,第一次聽到他哽咽的話語,眼眶泛紅地說到:「我原先想到車子老了是否應該換了,結果學校已經提早發動;募款時我也擔心這要幾個月才有可能,結果竟然二個星期就達到百萬,我真的很感動、很感動。」
「這九年半來,我與社區居民共處下來,不知不覺得發現我已經成為華南人,因為是這個地方,有愛吸引我」
是的,這是一場寧靜的山村革命,沒做過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能量。就如同居民李玉崑阿伯說到:「以前我們生病都要走很遠的路,現在想也沒想過幸福離我們這麼近。」公所主秘更哽咽提到:「我也是龜仔頭的人,路很遙遠他切身感受到,以前他從梅山走回家,一走就是二個小時。山上的長輩都沒有車,生病忍耐已經是家常便飯」
這一切的促成,都是無私與利他。
張榮發基金會長期關心偏鄉與弱勢,鍾執行長今天還特地走訪社區,也希望除了捐車外,對社區還能做些甚麼。
是阿,我很難形容這是怎樣的一個村落。我很少聽到居民在指責別人,有的是捲起袖子一起撩下去。
這世界若說偏鄉沒有存在的價值,華南可能是上天遺留的一顆珍珠,在那裡發光發熱。





人生七味餐

在五味八珍的廚房,阿嬤(姨)們用歡笑與淚水調味,他們煮不只是七味餐,而是酸甜苦辣鹹鮮澀的人生。
麗卿阿姨用柳丁入菜,酸中帶甜,調出蔬果莎莎料理。麗蝦阿姨,一輩子種植愛玉,用當地的酸桔汁,帶出愛玉的甜蜜。秀則阿姨的筍飯,就如同綠竹筍,必須去除苦味才能甘甜。而麗錚阿姨,以微辣橘皮燉煮出中藥蛋、杏珠阿姨醬筍湯、簡援阿姨鮮味麵、水心阿姨能將樹葡萄的苦澀轉成香醇的美酒。再加上郭笑阿姨的咖啡,不只人生七味獨特,更將味道昇華成幸福。這些珍珠被社區理事長以無私的絲線,串成高貴項鍊,就因為無私包容,全村才能不斷的向上提升。
或許,你的人生也是百味雜陳,但是如何調理,端靠生活智慧。
杏珠阿姨,是莿桐人。從小到大就是用汗水換取一頓溫飽。不僅自己田裡要插秧,小時候就要騎著大台的孔明車,載著秧苗去賺取工錢。男人可以做的事情,他一樣不會少。後來嫁到華南來,也一樣日出月落,每天汗流浹背,他就是汗水鹹過來的人生。這幾年杏珠阿嬤,在社區參與的過程,一樣辛勞,但沒有怨言,常常熬夜蒸一籠水粿,就是要給大家滿臉笑容,他說:「人要知足,當你還有用時,就要多做點,怨嘆時人生就苦了。」七味餐的醬筍百菇湯,就是阿嬤的人生寫照。
秀則阿姨,從山上聚落嫁到社區來,一路跟著丈夫做事。年輕時因為家境不豐,常常到處借錢。而先生更在家庭最需要他時,英年早逝。他只能咬牙養三個孩子,終於也因為他的努力,終於苦盡甘來,慢慢的生活開始好轉。就像烹煮竹筍需要火候與溫度掌控,拿捏得宜才能去除苦澀吃到甘甜。秀則阿姨的人生哲學是:「生活不會事事如意,但都是甜蜜的負擔。」
是的,人生確實不會事事如意,也不須太計較,不管是酸甜苦辣亦是鹹鮮澀,如果有空,明天一早來社區品嘗生活脈動,或許食材不一樣,但人生故事需要彼此印證,那才有味道。

2019年1月3日 星期四

MY WAY MY STORY

親愛的孩子:
看著窗外的月光,印照在遙遠的大尖山上,這是輾轉難眠的夜。
再過幾天你們就要動身走讀雲林,看到你們練騎而被曬的黝黑的臉頰,觸動我深層的思緒,有些話必須告訴你們。
或許你們會覺得單車騎乘很獨特,很另類。孩子,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用單車來做為你們認識土地工具嗎?因為它可以用很慢的速度,去感受風水人情,去體會土地的味道。
孩子,千萬不要落入只是單車騎乘的思維。帶著你們認識自己的家鄉,去發掘土地的故事,找出生命奮鬥的精神,這才是真正的目的。
走讀二百多公里,會頂著十度的低溫,逆著七級的強風,猛烈的被河沙衝擊,或許你會問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騎車走讀,開車直接到目的地不是更快嗎?我知道很多人心中有這個疑問。但孩子你知道嗎?如果我們很容易得到一件事物時,往往不容易珍惜,就像我常常看到妳們吃午餐時,一碗飯沒吃乾淨,就直接倒掉。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心痛的事,因為我曾經種過田,必須頂著烈日在田裡面工作,看到秧苗長成黃澄澄的稻穗,比誰都高興,一粒米也好,這彷彿是自己孕育出來的結晶,我們打從內心格外珍惜。
就是要你們從土地中培養一顆善良的心,把脾氣習慣逐漸的調整,當一位利他的人。你知道嗎?這世界已經陷入二元對待:是非、對錯,好像整個世界都在批評別人。孩子,你要知道,當你批評別人的時候,就已經看不到別人的優點與自身的缺點。這世界是由習慣組成,每個人都有一種慣性,用你的習慣去看別人,怎麼看都是別人有問題,於是產生習慣衝突。要解決這事情,就需要回到組織、回到事理,以及自己能夠用同理心去替別人著想,這樣文化才能優質、生活才能不斷往前。
也因此,我們讓你們跟同學一起生活、一起為目標而合作。這不是四五天的事情而已,而是要你從這裡開始,慢慢的做一個有溫度的人。因此要讓你們淬鍊、要讓你們深度自省。要讓你們有這樣的體認,因此帶你們經過濁水溪,去理解大河母親的包容與如何孕育土地文化。我們也安排在困苦環境中,能夠找到生存的方式,讓你們去訪談開創出一片天地的創業家。
我們特地選擇一條往海邊的路線,讓妳們頂著強風,看到台西海邊的蚵戶,泡在凜冽的海水裡,低頭在採蚵。一顆顆鮮美的蚵仔,必須有人在這種環境下獲取,甚至還需忍受突來的風災雨災肆孽。記得有一個當地的作家曾經告訴我:「百年前第一批來到此落腳的先民,以為躲避了海上的強風,登上的這塊陸地是老天給他們最大的賜福,沒想到一年裡,一半以上的時間刮得都是讓漁船團團轉的強風。於是隔不多久,就有誰的爸爸出海沒回來,誰的叔伯兄弟翻了船的悲劇發生。」生活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下,你或許會問:「搬走就好了呀!」但這或許是歷史的偶然,或許是環境的必然,居住在這環繞大海的島上,尤其這批長期和海搏鬥的住民,他們的血液裡已經學會怎如何和海和平共存,尤其在這令人發思古幽情的地方。
孩子,當你們貼著海岸線,走過雲林最醜陋、也是最美麗的海岸時,你們曾經問我,為什麼有這麼多的水泥塊?我實在無法回答你,約略百年以前,雲林的海岸是全世界土地生長最快速的地方,低潮線以每年48公尺的速度向外擴張,四百年前的北港內海,目前離海二十公里。但短短幾年,萬年來堆積的嘉南平原,已經被我們這一代消耗殆盡,地層下陷,加上工業區進駐,硬是讓這美麗的海岸蒙塵。曾經有一年我從住家可以清楚看到玉山積雪的景象,讓我想到清康熙年間編篆的《台灣府志》中,有記述:「玉山,在鳳山縣。山甚高,皆雲霧罩於其上,時或天氣光霽,遙望皆白石,因名為玉山」。但是這樣的情景,已被灰濛濛的煙霧掩蓋,當我們一群人坐在海邊時,舢舨不復,取而代之的是一根根矗立的煙囪,還好,你們有幸踏入雲林最後一塊海岸林,緊連著海的樹林,就是這麼美麗、這麼安詳。
孩子,單車走讀並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台灣有多少人已完成環島的事情。或許你想有一點點的挑戰,至少在同年齡的國小生,鮮有如此念頭。而你願意將此念頭化為實際行動,這是讓師長感動的地方。孩子,我們並不想要將大人的想法附加在你們身上,因為生命的價值,不能有任何的依附,而是透過自己的實踐去創造出來。或許,在疲憊的身軀中,你已無暇觀看旅程中的花草世界。但我知道在你踏出的每一步,都會被海風吹擊;往前眺望,必被路途中煙灰瀰漫遮蔽雙眼;淌下的汗水,會浸濕領袖,割著脖子的每一吋肌膚。孩子,這是必經的過程。或許你受盡這般苦楚時,心中會飄過一絲的悔恨?
孩子,我不知道未來的你們會是怎樣的世代,但是我們這一代必須留一些東西給你們,知識易獲得,態度卻難培養,帶你們出來,希望讓妳們親眼看到、聽到、聞到、體會的到,將來有一天,世代交替,希望妳們對於生長斯土,有一份情感,然後善待環境,當未來面臨到重大抉擇時,記得有一年我們曾經一起騎車經過這些地方,大家一起坐在海邊看海。
出發前,我會向上天默禱,期待此行的淬鍊,堅強你們的心志;也期待風雨之後,美麗的新世界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