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華南第一年,發現華南的孩子,雖然比其他山下的小孩多了接觸自然的機會,但是對於周遭的環境,仍然感到陌生,究其原因,大人隔絕了他們的經驗世界。
目前的社會,不管山上或是平地,大人對孩子的呵護與管理方式,其實沒有多大的區別,山上的家長,為免於孩子輸給山下,不斷的給孩子學習,因此一直往山下送,補習、複習、小考、大考,完全阻絕小孩與環境接觸的機會,曾經問過小孩,你們知道有幾種鳥,結果竟然和山下的孩子差不多,除了白頭翁還是白頭翁,因此,看到孩子這種現象,身為一個學校的啟動者,必須讓孩子擁有他們本來該具有的東西。
理查・洛夫寫了一本書(失去山林的孩子),說出現在孩子由於和大自然隔絕,已經讓他們患了大自然缺失症,這種小孩由於長久沒有使用五官去查覺周遭的事物,因此少了創造力與專注的心。所以看到這種問題之後,學校積極安排實作的課程,不管是咖啡、溪流、單車或者今年開始山的課程,無非要先打開孩子的感官世界,就如同黃武雄教授所講的,學校只要做兩件事,一是打開孩子的感官世界;另一個則是發展孩子的抽象能力。
一個好的課程,除了給孩子知識與提升能力外,還要建立他們的價值觀。
價值觀的建立,是目前社會最欠缺的,這也不是在上課說說就算了,學校教他們不要亂丟垃圾,在學校做的很好,回到家裡就變成另一個樣子(就像我的孩子)。因此,在思考課程的當下,也要思考課程本身實施後的效益。在日本,他們已經意識到這種狀況,因此他們的文部科學省在2008年開始讓全日本的孩子,在小學畢業前,必須宿營一週。而台灣對於隔夜宿營,不僅極力限制,連老師也興趣缺缺,因此台灣的學生擁有豐富的知識,但是這些都是來自課本與電腦。這樣的狀況呈現在我們國家在TIMMS的測驗中顯示,我們的數理成績名列前茅,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全世界倒數第三名。這是課程沒有在地化、生活化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
因此一個學習活動如果少了歷程,課程將沒有品質;學習沒有品質,那生命將會少了價值。
山的課程
學校這幾年陸陸續續讓孩子去外面進行長期的學習與研究,不管單車課程也好、溪流課程也好,逐漸讓孩子擁有一些能力。
記得三年前,成功國小的校長找我一起帶孩子去騎腳踏車,我一聽覺得這點子真棒,在不斷構思與討論下,於是開啟了連續三年的單車主題課程,後來成功國小第二年就放棄了,但是學校單車課程仍持續進行。今年蔡校長又再度找我要爬玉山,我一聽也覺得很棒,其實這念頭已經在我腦海裡迴盪了兩年,因為,住在山上對於山的知識也好,或者對於山的尊重也好,其實是不足的。我曾經半夜看到學生家長爬起抓獨角仙,獨角仙可不可以抓?其實是生命的問題,不是法令的問題,一隻獨角仙不是用30-50元的價格論斷,而是要給孩子一個對於自然一草一花的等同看待,生命如此,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
課程的啟動
早在三個月,就跟孩子講了這種事,通常這種事,孩子會比老師和家長更積極。
孩子為了能夠與有爬玉山的能力,他們彼此自我訓練,跳繩和跑步,這事情我是不管他們的,當然中間也有偷懶沒有做到的,在一次的合歡山高地訓練,興沖沖的孩子爬到一半時,發現他爬不動了,滿腦子的懊悔,看到我的眼神,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事隔一個月,玉山行程即將啟動,我一再的檢查裝備,心裡其實七上八下,擔心的是天氣狀況並不是很好,同時這些孩子到底有沒有把話聽進去。就這樣,我們一路到了塔塔加。
在上東埔山莊,外面下起綿綿細雨,不大但有點令人討厭。卸下裝備前,孩子面對他們的第一堂課,也就是一群台灣獼猴,猴群包圍著我們的車子,我打開車門,走出了車外,樟湖的學生也一同下車,這些孩子看到猴子很高興,隨手拿起一些小零食給了猴子,我來不及阻止,悲劇已開始發生,猴子看到有食物,就衝過來在樟湖的車子內搶走了一包肉鬆,大家驚魂未定,一輛車也沒有關好行李箱,另一隻猴子聲東擊西的再搶走一袋土司。
原本以為離開就沒事,到了山莊,大家準備卸下行李,旁邊有一隻落單的獼猴在虎視眈眈,我們主任拿了一串素粽子,準備進到廚房烘煮,這是我這幾天的食物,結果半路被攔截,整串被搶走了,還好我越過欄杆,搶回了幾顆,至少還不是全軍覆沒。
第一堂課
雨中,我們進行了第一堂課,題目是為什麼有些樹上長了松蘿,有些樹沒有?同學三個人一組進行討論,討論了半天也沒有人想去麼看看松蘿的樣子,後來有一個孩子說,老師,可以摸摸看嗎?終於有人開口了,當然可以,你可以摸、可以聞、可以進行任何形式,就這樣孩子突然變得很有興趣,並超乎我的想像,他們發現不僅石頭上、鐵板上都有長出松蘿,但是有些樹卻很少被附生,在細觀下,他們發現被附生的樹皮含水容易,反觀以些樹皮光滑,因此含水不容易,松蘿當然不容易長出來。但是問題來了,石頭和鐵皮呢?在自然中孩子觀察的確敏銳,他們發現石頭和鐵皮都先長出苔蘚,然後才有松蘿。這讓我很驚訝,孩子在自然中,確實打開了他們的感官世界,而且在推理上確實展現了本身開擁有的天賦。當然課程不只松蘿,我們也問了毛地黃顏色的問題,為什麼紅色的花朵比白色花朵還要多?以及孩子沿路記錄阿里山公路沿路植被分布、合歡山與玉山坡度的問題,目的是要做甚麼?這些問題當然要讓孩子去探索?看過想過,事情才有意義。
後來雨下的有點大,我們從遊客中心走回到上東埔,期間有孩子被淋濕了褲子,洗完澡,大家集合到寢室,面對一堆潮濕的衣物,孩子開始有抱怨,這時,我開始訓話了,下雨本來就是正常現象,潮濕也是一種體驗,如果沒辦法克服風雨,那還談甚麼山林體驗,有風有雨才是一個正常的旅程,正如未來的人生,可能是順境、逆境,當面對問題時如何調整心情最重要,因為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只有過不去的心情。
天文觀察
第二天我們在鹿林山莊進行天文課程,外面仍然有雨,不大,但足以淋濕衣服。我們利用吸管和紙杯做了一個星星觀測器,大家很有興趣而且很專注。下午我們登上階梯,爬了六百公尺到了鹿林天文台,一路峰迴路轉,轉個彎又是一段長坡,約略半小時後,終於看到天文台矗立在眼前,其實這是我第一次到鹿林天文台,原本我以為車子可以長驅直上,沒想到,停車場到天文台還要爬這麼一段天梯。到了天文台,我們看到觀測人員,在孤寂的山頂,一待要七日,而且日夜顛倒,這是何等的孤獨啊!在山上只有日月星辰相伴,回到山下,也只冷清漆黑的黑夜醒著,因為大部分的白天,觀測人員都必須要睡覺,生活如此極困,但是這些人員卻可以忍受如此磨難,若不是有極大的驅動力,應該老早就放棄,難怪去年研究人員林老師可以發現一顆新的彗星,因而命名鹿林彗星。
參觀天文台後,我步上羊腸小徑,忍不住回頭在對天文台看上一眼,短短二十年,一磚一瓦必須依賴人力搬上山頂,看在眼裡,忍不住在對他深深的一鞠躬。
晚上,我們利用早上做的星象觀測器,測量星星運行的軌跡,這個觀測方法是趙老師自己設計的,利用簡單的塑膠投影片,配上星星觀測器,竟然可以讓學生觀測星象,並且畫出星星運行的軌跡,難怪學生可以專注一兩個小時而不倦,教學其實只要用心,學習當然有品質。
未竟
第三天,原本已經停歇的雨勢,隨著天亮而下得越來越大,我整夜都在看衛星雲圖,同學也怪上晴天娃娃,我知道同學可望的心情,但我知道雨會下到中午左右。接了甫到的朋友到山莊用餐,也看到孩子們蓄勢待發的樣子,檢查好裝備後,發現樟湖國小的學生,有人只穿了輕便雨衣,而且已經破洞,這讓我心中平添了幾許憂愁。幾個夥伴將孩子送到登山口,看到雨勢逐漸變大,而且是這三天中最急的雨勢,我和夥伴把車子開到山下,在警察小隊遇到了北峰氣象站的主任,他正要到北峰上班,我問了他意見,也給他看一下雲圖,他告訴我,這樣的雨會連續下三個小時,這讓我心中充滿不安,和幾個校長討論後,決定先走一段看看,到了登山口,雨仍然在下,樟湖廖校長卜了一卦,說此行吉凶參半,他媽的!這時候說了這些話,當然我馬上當機立斷,說我們不上去了,看到孩子的臉龐,雨滴夾雜的失望,我心裡其實也很掙扎,我跟孩子講,登玉山並不是每次都成功,就像人生有情與無情都會經歷,風雨要讓我們的旅程更加豐富,但是顯然這次我們的準備不足,上天並不有意讓我一窺玉山全貌。孩子們,不要失望,自古聖山就矗立在那,有多人氣高傲滿的完成全程,但又如何?人要懂得謙退,懂得反省,很少有人會在登山口而不去攻頂的,只有我們可以做得到,這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判斷,孩子們,我允諾大家,下一次登山時,只要您們學校允許,我一定再找妳們回來,讓這段行程更充滿歷程,就這樣孩子才收起失望的心,滿心期待下一次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