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阿公的咖啡豆

連續幾天的陰雨,並沒有澆熄一群社區的老人家。
大家忙著今年的生態祭典,有別於前幾年的土地聯署,今年我們回到華南社區,希望落實到人與土地的關係,如果有塊土地是阿公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種植;如果我們可以收購社區的小農咖啡,轉賣後挹注到社區醫療;如果每個月都有小農市集。這些如果轉成可能,剛好朋友轉寄一個廣告,那是十幾年前金車在華南拍攝的第一支咖啡廣告,剛好拍攝地點就在生態祭典的場所。看著廣告,想著孩子到社區訪談的事情。
「阿公,你一年大約收成多水咖啡豆?」一位四年級的孩子問到
「嗯一年大約150公斤。」阿公思考後回應孩子阿公這句話
「今年一公斤大概賣500元。」阿公回答
500元?那是多還是少?」另一位孩子喃喃自語的說著
這是華南國小四年級孩子進行咖啡課程的訪問片段,每年孩子都會找尋在地的咖啡農進行小記者的訪問,對於孩子150公斤每公斤賣500原其實並沒有感覺,直到我們進行另一次生活花費探索課程時,孩子才真正了解原來一年75000元的收入,生活的實質意義是怎樣?清苦,或許對山上老人家也已習慣,最重要的是,咖啡要能賣得出去,因為,辛苦一年最難忍受的是看著一袋袋的咖啡,卻不知道顧客在哪裡。
這樣的情形,在山上很普遍。不是老農的咖啡品質不好,而是在台灣不算產業的咖啡豆,並沒有像稻米或其他農作的產銷管道,只能靠口耳相傳的介紹,請還算有規模的經銷商來買,這樣一年撐過一年。
也因此,孩子透過咖啡課程了解到社區咖啡老農的狀況,當然對於學校,解決問題需要引導,更需要讓課程深化。
「如果一個月只有6-7千元,請問生活會不會出現問題?」老師問到
「會啊!」孩子異口同聲的回答
「那我們能做甚麼事嗎?」老師問孩子
「我們可以幫他賣嗎?」
「我們也可以用比較高的價格幫他賣,或者買來賣。」孩子七嘴八舌地回應
「我們要確定他的豆子是不是品質比較好,如果好的話,我們也可以幫他們賣」
小喬慢條斯理的說出她的看法
「嗯嗯」老師點頭的回應孩子
就這樣,老師跟孩子討論的過程,因為我有參與,所以我知道對於老師如果能做到問題本質的釐清,就已經是完成。只是社區問題如同北風不斷襲來,我發現我不能不管,因為它會讓我無法專心處理其他事務。
於是,我開始跟其他朋友討論,也就是如何幫忙社區老農。如果我們全部來收購這些咖啡豆,我們有錢可以來支應嗎?如果將他們介紹給經銷商,當然也是一種方法,只是我一直想發展社區產業,發展社區產業前,需要先活絡社區,有意義的動起來,是我最先想做的事。
「校長,社區醫療的經營的經費已經快不夠了!」主任跟我提醒。
華南社區醫療是華南國小在七年前,經由課程活動,去支持建立社區老人的醫療站,這幾年經由捐款來支持司機薪水與醫療車的開銷,幾年來醫療站發揮了極大的功能,幾乎年年創下高就診率的紀錄,但一年約20幾萬的經費,卻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校長,我覺得如果有社區的產業支持,社區醫療系統會比較永續,你要不要試看看來義賣咖啡來支持社區弱勢。」好朋友耀仁跟我建議。
「我們可以用比較高的價格購買去幫助社區這些咖啡農,但我們將咖啡豆烘焙後,去義賣,然後扣除成本後,這些盈餘全部捐給醫療站,這樣不僅可以支持醫療站的運作,也是間接對老人家的回饋。」耀仁照著他的思緒緩緩述說
「嗯,這是可行的辦法,也是比較長久的運作方法。」我回應耀仁
「校長,我會先幫忙去出錢去收購這些咖啡豆,我也會記錄他們咖啡園的位置,這樣才能知道每批豆子的品質,反正咖啡園也不噴藥了。」耀仁不斷地支持。
也因為好友的幫助,我比較有信心的去推動這計畫,當然也拜託老師帶學生進行一些細部的協助,於是老師帶著孩子去烘豆、裝袋,甚至開始重新設計包裝紙與故事敘說
當咖啡產品與社區小農市集即將推出時,腦中突然想起前天一位滿首皓髮的企業CEO的話語:一個偏鄉學校未來能不能永續經營,端視能否帶的起社區的活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