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清圳
濕地係指水域與陸域之間的交會地帶,經常或間歇地被潮汐、洪水淹沒的土地,涵括了我們所熟知的鹽水及淡水沼澤、草澤、林澤、河口、水塘、低窪積水區和潮汐灘地等。(註
[1])
在濕地的類型中,一般可區分為沿海濕地與內陸濕地;沿海濕地包括海岸沼澤、泥質灘地及紅樹林沼澤等,是隨著海洋潮汐運動而存在的濕地生態體系。內陸濕地則是因為雨水、地下水、伏流水、非感潮河段或溪流、湖泊及池塘所形成的濕地生態系統,包括淡水沼澤、淡水池塘、灌木沼澤、低地闊葉林、木本森林沼澤等。
一、台灣沿海溼地的種類
台灣四面環海,在長期的地理變化過程,造就許多的地理景觀,天然溼地也是這種作用下的產物。最多的溼地出現在河流出海口,或河流經過的沿岸,廣闊的出海口因為長年淤積而產生泥灘地;在大陸棚邊緣由於潮汐漲退的緣故,也會形成灘地;而河口的紅樹林具有擋沙的功能,也會造成溼地;而海岸漂沙圍成的的潟湖,以及隆起的珊瑚礁、裙礁、堡礁、潮地等,都是形成溼地的原因。
台灣目前沿海溼地類型及分佈如下:
紅樹林濕地:嘉義東石、好美寮、台南縣北門、七股、台南市城西里、四草、鯤魚身、高雄縣永安、竹滬、高雄市後勁溪、左營海軍軍區、屏東大鵬灣等。
河口三角洲濕地:河川出海口,以曾文溪河口黑面琵鷺棲地最為著名。
淺海灣、潟湖濕地:屏東縣大鵬灣、台南縣北門三寮灣、七股網子寮汕、頂頭額汕、高雄縣興達內海等。
鹹水沼澤濕地:嘉義鱉鼓農場的鹹水沼澤最為著名,雲林金湖海水倒灌區亦屬之。
海灘濕地:例如澎湖望安島上綠蠵龜產卵地,台灣西南沿海潮間帶亦屬之。
岩石海灘峭壁濕地: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龍坑、佳樂水、貓鼻頭、澎湖本島與大央嶼、牛母件嶼的海蝕平台等。
小型島嶼濕地:如澎湖貓嶼、大倉嶼、員貝嶼等。
濁水溪口位於彰化和雲林交界處,是屬於河口沙灘類型的溼地。在河口的南岸,因養殖漁業興盛,形成廣大的魚塭地,此地和曾文溪口很類似,但由於填海造陸的關係,致使其棲地縮小,造成河口和漁塭區之間無法連貫在一起,故鳥類種數及數量有逐年減少的趨勢,在生態學意義上乃因河流及海岸機制被破壞,相對影響原來棲息狀況。
二、溼地與鳥類的關係
溼地生物種類豐富,數以千計的物種共同生存於這個空間,植物、魚類、兩棲類、昆蟲、貝類、無脊椎動物、鳥類等,環環相扣的食物鏈,在一次次的漲退潮中被串聯起來。
生物間的消費關係,恰為金字塔型結構,植物在這個體系中,扮演最底層的生產者;經生命循環,高階的生物,其生命遺骸、排泄物又滋養底層生產者,不斷重複交相獲取所需,構成溼地完整體系。
鷗科、鷸鴴科、鷺科、雁鴨科和秧鷄科是沿海溼地常見的鳥類,由於牠們的活動範圍都和水脫不了關係,因此被稱為水鳥。多數水鳥會依季節,有規律的大規模遷徙;在秋季,會從溫帶和寒帶南下度冬,這些被稱為「冬候鳥」;春季,由熱帶地區北上繁殖者,稱為「夏候鳥」。而台灣正處於亞熱帶地區,秋天時會有南下的候鳥,若是在台灣渡冬者,稱為冬候鳥。若只是短暫停留覓食者,我們稱為「過境鳥」,而一年四季在台灣繁殖者,則稱為「留鳥」。
由於候鳥在遷徙過程中,須消耗非常多的體力,而鳥類的新陳代謝又相當迅速,食物於體內經過4到6小時消化後,熱量便消失殆盡,必須再進食,因此遷徙路徑中的島嶼便成為鳥類的進食站。溼地的環境不僅可提供覓食休息的環境,其一天兩次的漲退潮正好和鳥類需補充的食物的時間相契合,加上水鳥的身體結構可以適應溼地的環境,在這多重的環境因子互相配合下,溼地便吸引大多數的水鳥前來。
三、水鳥的特徵
嘴喙和覓食方式
嘴喙式樣以鷸鴴科鳥類最具變化,由於溼地泥灘內的生物,生活型態和棲息的環境不同,水鳥也就演化出合適的嘴型。通常嘴喙較短者多於泥灘上搜尋底棲和軟體動物;長嘴的鳥類可以深入洞穴,或埤塘中直接夾取魚蝦。另外,為了適應洞穴的彎曲形狀,嘴喙的弧度有上翹、筆直和下彎之別。上翹的嘴喙會為微張開嘴巴,在水底以滑動的方式篩食;筆直者經常採用啄的方式;下彎者則直接挖取泥中生物。另外有些水鳥,例如:水鴨,為了篩取水中植物和浮游生物,其嘴喙多是扁平寬大,在覓食中,較能達成篩食的目的。
跗蹠與環境
我們可以將潮間帶劃分為幾個水深不同的區域,水鳥依照不同的跗蹠長度,分佈於不同區域。例如以高翹鴴來看,長腿可以分佈在不同水域內,但淺水處則要彎曲身體,在覓食上將付出更多的代價,所以常見他分部於較深的水域,佇立在水中注意魚蝦;另外,嘴會較短的翻石鷸,多見於沙地或河濱邊緣翻動小石子,找尋備類等無脊椎動物。
足蹼與活動
涉禽類水鳥為了適應在泥灘地生活,腳和趾都較長,這樣方便在泥濘地或淺水中行走或捕食。如:鷺科、鷸科和鴴科鳥類。游禽類的鳥類則腳短且趾間有皮質蹼相連,如:雁鴨科、鷿鷈科和秧鷄科。水鴨的雙腳通常長於身體的後端,足蹼如同蛙鞋一般,張開往後推,於水中具有推進效果。但在泥灘地行走就顯得不方便。
四、台灣重要溼地介紹
北部溼地
1. 竹安溼地:竹安溼地除了竹安溪沖積的因素外,也因養殖業荒廢後留下的魚塭慢慢型的的溼地,每年春天,常有稀有的唐白鷺、鷸鴴科來此,此地鳥種紀錄層高達193種,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場所。
2. 蘭陽溪口溼地:蘭陽溪、宜蘭河和冬山河形成河口三角洲,加上附近有各式各樣的灌叢、海岸林、泥灘、草澤…等環境,是台灣十大賞鳥聖地之一。在此地出現的鳥種有236種,主要以遷徙性水鳥居多。
3. 五十二甲溼地:宜蘭五股圳從五十二甲溼地穿過,因為水圳高於水田,長年積水的結果,形成大片草澤、沼澤,秋冬之際是候鳥簽入的季節,所以常可以看到大量的水禽在此時出現。根據鳥種紀錄,此地有170種鳥種紀錄。
4. 無尾港溼地:此地以前是武荖坑西出海口,但因河道長年淤積,河水流動受到阻礙,造成河道北移,改由新城出海,遺留舊河道演變成草澤和林澤。因此地有木麻黃形成的防風林,所以很多水鳥來此地避冬,以水鴨數量較多。根據紀錄,此地的水鳥有140種左右。
5. 竹圍溼地:此地是屬於河灘地的類型,主要特色是擁有全國最大面積的水筆仔紅樹林。此地植物生態較為單純,所以你類也較為單純,主要的鳥種以鷺科為主。
6. 關渡沼澤區:關渡沼澤區位於基隆河和淡水河交匯處,加上堤防內因漲潮形成的積水,造成一個非常完整的溼地。此地涵蓋有沼澤、草生地、沙洲、紅樹林、耕地…等類型。由於豐富的食物加上多樣的環境樣式,此地有高達225種的鳥種紀錄。
7. 挖子尾溼地:此地位於淡水河出海口南岸和挖子尾溪形成的溼地,主要以紅樹林純林為主。每年春秋兩季是候鳥的遷徙季節,出縣的鳥種相對亦多,有170種的紀錄。
8. 華江橋溼地:在大漢溪和新店溪合流處一帶,河面寬廣,在漲退潮的作用下,沙洲泥灘和草澤密佈,每年的冬季,水鴨群大量在此棲息,此地紀錄到100種以上鳥種。
9. 新豐沼澤:新竹縣的德龜溪、北勢溪、波羅溪、中崙溪、新莊子溪和茄苳溪等六條溪流匯集成紅毛河,因出海口的砂丘阻擋了水路,造成水路南流,流速因而減緩,沉積大量有機質,變成一個河口溼地。此地的優勢植物是水筆仔,鳥類不多以鷺科為主。
10. 香山溼地:新竹客雅溪口到鹽港溪口之間因泥沙充積而成的潮間帶,在北部一些濕地陸續被破壞時,候鳥選擇此地做為棲息地,因此地有豐富的魚苗、蟹苗等食物,候鳥大量群集,此地有270種以上的鳥種出現。
中部濕地
1. 竹南溼地:中港溪口的潮間帶,此地有紅樹林和大量的木麻黃生長,有非常多的鷺科鳥類在此繁殖。
2. 高美溼地:位在大甲溪和大肚溪之間,主要是沙洲、草澤、尼攤、潮間帶構成的高美溼地,地方廣達三百公頃,9月時東方環頸鴴、鷸科抵達,11月份到達高峰,主要鳥種以黑嘴鷗、赤頸鴨為主。3月份鷸科鳥種過境抵達高美,之後夏候鳥抵達。
3. 大肚溪口溼地:列為亞洲四大重要溼地之一的大肚溪口,在河口溼地、潮間帶、泥灘地,面積廣達2300公頃的大肚溪口,由於此地潮差很大,漲退潮高達5公里以上,動植物資源豐富,過去紀錄到235種鳥類。
4. 漢寶溼地:漢寶溼地包含陸域和海域兩大部分,主要是潮間帶、魚塭區所構成的棲地。目前已發現四十科,超過170種鳥種。
南部溼地
1. 塭底溼地:北港溪口泥灘地,在漲退潮時出現的廣闊潮間帶,吸引了非常多的鷸鴴科和鷗科鳥類,每年冬天常常出現黑嘴鷗和礪鴴等稀有鳥類,此地鳥種超過150種。
2. 鰲鼓溼地:面積達1500公頃的河口沙洲、魚塭、草澤,因北港攜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加上區域內的有很好的防風林及草澤溼地,加上不遠處的外傘頂洲,構成獨特的溼地生態。溼地內有豐富的魚蝦,吸引了候鳥聚集,此地常出現一些瀕危的鳥類,此地紀錄到206種鳥種。
3. 朴子溪口溼地:河口溼地、紅樹林所組成的溼地主要的鳥種以鷺科、鷗科的數量最多,此地紀錄到100種以上鳥種。
4. 好美寮溼地:由沙洲、潟湖、紅樹林所組成的溼地,主要鳥種以鷗科、鷺科等水鳥為主,每年冬天都大約有5000隻鷗科鳥類聚集。
5. 北門溼地:北門溼地位於急水溪口到將軍溪口南岸堤防,河川、海水加上堆積作用,共同孕育北門溼地。因此地有污染出現,候鳥較少,以鷺科鳥類為主。
6. 七股溼地:沙洲、潟湖、河口溼地、草澤共同組成面積達2000公頃的地方,是聞名的黑面琵鷺聚集地,在這裡出現過的鳥種超過200種以上,是台灣保留最好也是最大的潟湖地區。
7. 四草溼地:四草溼地是台灣四大溼地之一,也是台灣為單一鳥種劃設的保育區,此地由鹽田、紅樹林、河口溼地組成,吸引180種以上的鳥種。
8. 高屏溪口溼地:高屏溪口主要由河口溼地、紅樹林組成,有鳥類140種。單一鳥種數量以黑臉鵐最多,其次是紅尾伯勞。11月是候鳥過境高峰期。
9. 龍鑾潭溼地:湖泊型的溼地。位在墾丁國家公園內,此地紀錄到175種鳥類,雁鴨科是主角。
東部溼地
1. 大坡池溼地:位在台東卑南溪附近,由草澤、埤塘組成。每年2—6月為流鳥繁殖期;此地紀錄到超過100種以上鳥類,尤其鷺科,在台灣18種,就佔有12種。
五、溼地危機
目前台灣除了政府公告的保護區之外,溼地保護上都面臨到一些問題。
首先,工業區的開發,這是最直接的破壞,從北部到南部沿海都面臨到工業區的開發,這主要是溼地在民眾的觀念中代表惡地,加上取水、港口的需要,溼地就是第一選擇,另外廢水的處理在海邊也較為方便,間接讓廠區設在海邊。
其次,不法業者盜採砂石。由於利益的驅使,大量在出海口盜採,造成海岸線被掏空、植物被砍伐、原有的地貌和生態系統受到威脅,其中以大甲溪、大肚溪和濁水溪最嚴重。
第三,廢棄物與養殖業的危害。在海邊或河口地區長可以看到大量的廢棄物堆置,加上畜牧污染,使河川呈現重度污染,另外超抽地下水都影響到整個海岸濕地的生態。
第四,管理混亂、法令不完備。一條河川的公害,常常是多個單位共同管理,固同管理的結果就是三不管,因此在管理及法令上必須事權統一。
六、溼地保育
台灣保育觀念在這幾年日漸高漲,但在現行保育與開發的案例中,保育幾乎處於不利地位,加上正確保育觀念並未落實而且不是全面普及,因此必須結合產學官民,全力投入保育工作。
1. 進行基礎調查研究:將屬於生態敏感區劃為不宜開發的區域或保護區,並統一管理單位。
2. 進行基礎教育:統合學術、政府、教育、環保單位進行教育,從民間、學校、政府機關開始教育,讓保育觀念落實。
3. 產業界的投入:開發單位必須有權責投入環保工作,而不是被動配合。
4. 監督機制的推動:以民間團體為主力,進行監督。政府必須給環保團體更大的空間,做為保育的後盾。
註[1]國 際 濕 地 公 約 ( Ramsar 1971 ):凡 是 包 含 草 澤 、 林 澤 、 泥 澤 或 水 域 等 地 , 不 論 是 自 然或 是 人 為 , 暫 時 或 是 永 久 , 其 水 體 是 否 流 動 , 是 否 含 有 鹽 份 , 甚 至 海 水 , 深 度 在 潮 位 時 不 深過 6 公 尺 之 地 區 。